【錯有錯着】(2)中環街市唔係Bauhaus建築? 專家剖析一個原因令大家誤解

中環街市的歷史價值,除了其重要性和「年齡」之外,另一個不可遺忘的因素是其建築風格,但說到建築風格,不少人都認為它是風靡一時、為人所熟悉「包浩斯」(Bauhaus)風格。
不過,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保育副教授李浩然說,大家搞錯了中環街市建築師Charles Hobbs的心思,其實中環街市是摩登流線型(Streamline Moderne)建築,而因為一個原因,令大家以為它是包浩斯。

李浩然說,中環街市曾被誤認為是Bauhaus建築。
李浩然說,中環街市曾被誤認為是Bauhaus建築。

灣仔及中環街市 都是摩登流線型

李浩然指灣仔街市都是摩登流線型建築。
李浩然指灣仔街市都是摩登流線型建築。
李浩然指中環街市並不是Bauhaus建築。
李浩然指中環街市並不是Bauhaus建築。

「中環街市1939年建成,你看看當時美國類似的建築,全部都叫做Streamline Moderne(摩登流線型)。」李浩然解釋,當時世界處於工業革命後,中產階級冒起,海陸空載具,如汽車、船和飛機,為了省油都採用流線型設計。

「流線型」成為一種潮流,「連吸塵機、鉛筆刨都用流線形設計」,建築物自然也不會例外:「灣仔街市是、中環街市都是摩登流線型。」李浩然說,中環街市雖不像灣仔街市般「流線」,因為它建在一塊四四方方的地皮上,所以只能做到角落位置圓形轉角,而不是直角,但都是流線型。」除了角落位外,街市也用了大量線條,建起小小的屋簷,顯露出流線型效果。

殖民地時代多「包浩斯」建築

元創坊保育後加入新建築物。
元創坊保育後加入新建築物。
婚警察宿舍經保育後,興建了新的建築物。
婚警察宿舍經保育後,興建了新的建築物。

至於正式的包浩斯建築,其實是指上世紀50至70年代的建築物,風格以1919年德國國立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為藍本。李浩然說,包浩斯的現代主義建築打破了古典建築事事講求對稱的華麗建築風格,強調實用和透明度,看外表就可以知道內部功能,這種風格在當時算是石破天驚,因此風靡一時。

「包浩斯建築包含高座和低座,有橫向有縱向,一橫一直好易認。」李浩然說很多殖民地時代建築都是「包浩斯」,例如是香港大會堂、彩虹邨、舊政府總部等等,但中環街市不是包浩斯。

包浩斯在1919至1933年在德國活躍,當時德國由威瑪共和走向納粹,當時包浩斯並非舉世知名,1933年包浩斯在納粹的威迫下關閉,不少學者、學生逃到美國等地,到戰後即5、60年代,才將包浩斯發揚光大,所以李浩然分析,1939年建成的中環街市不會是這種風格:「我覺得是因為一件事,令人以為中環街市是包浩斯建築。」

後期改建部分外牆重鋪

面向德輔道中一方的中環街市設計「被還原」。
面向德輔道中一方的中環街市設計「被還原」。
面向德輔道中一方的中環街市曾被改成「包浩斯」設計。
面向德輔道中一方的中環街市曾被改成「包浩斯」設計。

事緣在1989年,政府決定在德輔道中興建一條行人天橋,連接中環街市和對面的恒生銀行總行大廈,打通中區行人天橋網,但因為中環街史歷史久遠,無法承受天橋重力,政府決定拆去部分中環街市重新興建。李浩然說,新的部分有包浩斯的影子,「樓梯位是直,街市是橫」,於是中環街市被人認定為包浩斯建築,其實那是後期改建而成。

「也有可能是當時的建築師希望加入包浩斯元素到中環街市也說不定,不過這個改建部分現在又已經拆掉,重新建起了一個玻璃幕牆,追回之前的線條,貫徹其摩登流線型建築風格。所以市建局目前介紹中環街市時,亦會形容它是摩登流線型建築。」

67902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